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内科...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给你说一则,用于改善心阴不足型心悸、心慌的经验。
当然,坦率地说,这不是我自己的经验,而是很多业界同仁,尤其是前辈们反复用到的办法。作为中医临床经验之一,它很值得借鉴。
什么呢?这就是生脉散和甘麦大枣汤的联合运用。
闲言少叙,我们还是先看一则案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才20多岁。
初诊时间,是1983年的2月份。
她这个人,好长时间以前,就有心动过速的问题了。症状时轻时重。
最近这一段时间,此人心悸之感加剧,总感觉心头咚咚直跳,胸闷气短,而且特别渴,自觉口中没什么口水。晚上夜寐不安,容易做噩梦,白天有时候咽喉疼痛,大便干结。
图片
由于心悸心跳之感严重影响工作,此人投中医治疗。找得是谁呢?医案记载,是当时上海的杏林名家,朱锡琪。朱老是上海老一辈临床家了,感兴趣的读者,您可以自己查阅他的学术生平。
刻诊,患者脉象细数,舌红少苔,嘴唇周边还有一圈殷红之色。面容愁苦而焦虑。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太子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淮小麦30克,甘草6克,大枣7枚,丹参15克,百合15克,龙骨、牡蛎、磁石各30克(先煎),元参9克,酒大黄3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7剂以后,诸证大大减轻。原方不变,再投30多剂。最后,患者心悸之感消失,一切如常。
只不过,后来患者有一回,在夜路上被野猫吓了一跳,心悸再次发作。这时候,还是用原方,去掉元参来治疗。患者7剂以后诸证消失。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来吧,我们一起简单讨论一下。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十分普遍,就是心阴不足。
你看,她就诊的时候,脉象细数,舌红少苔。这是典型的阴虚有热之象。因为阴津亏少,所以患者便干、口干,口中没有口水。
这种阴虚的状态,是可以影响到心功能的。我们知道,心,为阳脏。既然是阳脏,它就离不开阴津的滋养。否则心阳心火偏亢,人就不舒服,出现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问题。
对这个患者而言,她显然是心阴不足了。于是,阴不制阳,患者不断心慌、心悸,自觉心里咚咚直跳。心阴不足,心神不安,所以夜里多梦,睡眠不实。
这个时候,就得补阴安神。用什么方式来实现这个诉求呢?医家当时用到的,就是生脉散和甘麦大枣汤的组合。再来看——
太子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淮小麦30克,甘草6克,大枣7枚,丹参15克,百合15克,龙骨、牡蛎、磁石各30克(先煎),元参9克,酒大黄3克。
这里面,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生脉散。生脉散干啥的?记住了,是改善气阴两虚。其中太子参(原方用人参)补气生津。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生津而敛阴。
此外,还有淮小麦、甘草、大枣。这是甘麦大枣汤。这个方子能干啥?记住了,是滋补脏阴而安神。所谓补脏阴,指的是滋补心肝之阴。其中关键在于淮小麦。淮小麦一方面清心养阴,一方面甘而缓急,对于心肝之阴不足,而情绪不稳者非常有效。大枣,养血补阴。甘草和中缓急。
图片
生脉散,是一张时方。甘麦大枣汤,是一张经方。两者配合,能养阴、生津、清心、安神。这对患者来说自然是非常合适的。
在这个基础上,加丹参、百合、玄参,以及龙骨、牡蛎、磁石。
其中,丹参有一定的清心安神之功。百合,养心肺之阴,并能安神。玄参,清热滋阴。龙骨、牡蛎和磁石,则是常用的安神之品。
你看,这个方子,就是以生脉散和甘麦大枣汤作为基本方,加味而成,很容易理解。
读者朋友,说起这个心悸,其实是中医内科的叫法。现代医学常常将其归为心动过速、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范畴。这类患者里,有大量的阴虚之人。表现,就是舌红少苔,脉细数,容易舌有裂纹,或者口腔溃疡。还有的是胸闷烦躁,夜寐不安,口燥咽干。
对这类患者来说,除了传统的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之外,生脉散和甘麦大枣汤联合运用,是很不错的做法。作为先进经验,临床前辈早有尝试。我们应该好好吸取这样的经验,化为己用。
当然,这种心悸,也不是只有阴虚这一种类型。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辨证施治。所以这方面的经验,我们有机会再慢慢聊。
好了。这个事儿,我们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站群论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