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图片 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生产生活经验和中国历代医家丰富的临床经验,而经典名方是中医药理论指导实践历经几千年锤炼得到的产物,是中医药宝库的明...
图片
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生产生活经验和中国历代医家丰富的临床经验,而经典名方是中医药理论指导实践历经几千年锤炼得到的产物,是中医药宝库的明珠。前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牵头制定并发布了首批100个经典名方目录和第二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图片
什么是古代经典名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古代经典名方是指“至今仍广泛运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古代中医典籍所记载的方剂”。
为保护和支持经典名方的研究及创新开发,国家层面已出台了多项关于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创新开发的相关政策,对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期为大家介绍一下
四逆散图片
图片
图片
原文出处:《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处方制法和用法图片
原文处方:甘草(炙),枳实,芍药,柴胡。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经方方解:柴胡、枳实、芍药均属行气解热药,但柴胡主胸胁苦满,枳实主心下坚满,芍药主腹挛痛,另以甘草和诸药而缓急迫,故此方治疗热壅气郁、胸胁苦满、心下痞塞、腹挛痛而急迫者。
辨证要点:胸胁苦满,或腹痛,大便溏泄者…图片
365建站经方医案图片
王某,女,12岁,2023.11.25首诊主诉:身冷1月余来诊现病史:进入冬季以来,身冷明显,手脚冰凉,就诊时穿羽绒服内加两个小棉袄,夜间鼻塞,口气重,饮食正常,喜凉饮,胃无不适,大便2~3天一次,小便正常。月经来潮一年半无不适,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数。辩证:气郁湿阻,阳不外达六经:少阳阳明太阳合病方证:四逆散柴胡12g 枳壳12g 白芍12g 炙甘草6g, 6剂12.2二诊:夜鼻塞已,恶寒减轻,手脚凉时有时无,喜凉饮,大便2-3天一次,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弦数。处方 :四逆散加味 柴胡15g 枳壳15g 白芍15g 炙甘草6g 半夏18g 茯苓15g 生白术18g 薏苡仁30g 砂仁6g , 7剂12.9三诊:身冷减轻,手脚凉不明显,头疼,鼻流清涕,纳可,大便2天一次,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右寸浮
六经:太阳病
处方:上次方加减
柴胡15g ,枳壳15g 白芍15g 炙甘草6g 半夏15g 茯苓15g 苍术12g 砂仁6g, 7剂
12.16四诊:身冷已不明显,手脚偏凉,(羽绒服外套+毛衣,开襟来诊)纳食正常,大便正常,小便正常,头疼,鼻塞流涕,不出汗。舌淡红苔白腻,脉弦,
六经:太阳太阴合病
处方: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葛根18g 茯苓15g 苍术12g 生姜10g 大枣15g, 6剂
按:临床上遇到身冷、手脚凉一般考虑多见于:或寒、或虚、或又寒又虚的情况,但是此患者身冷手脚凉,却喜欢喝冷饮,又见舌苔薄黄腻,舌质偏红,脉弦。所以考虑:气郁湿阻于内,阳气不得外达,而导致身冷手脚凉,郁热内生故而喜欢喝凉饮。夜间鼻塞流涕,属于表,六经辩证为少阳阳明太阳合病,治疗上三阳合病治从少阳,一诊选方四逆散,6剂后身冷手脚凉减轻明显,也证明了辩证思路正确,二诊、三诊加半夏、茯苓、白术、薏苡仁、砂仁等祛湿开郁,更利于阳气舒展,所以患者身冷手脚凉很快缓解,四诊患者仍有鼻塞流涕头痛,六经辩证为太阳病处方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善后!图片
四逆散的运用,需要掌握方证的内在病机,《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原文中关于四逆散的适用症有许多或然症,而原因所在是'气郁',气郁导致阳气不能温养四末可以出现手脚凉,气郁可以化热出现手脚心热等等。
图片
经方家胡希恕认为'凡见大柴胡汤证,不呕且不可下时,就用四逆散没错的'。
黄煌教授总结认为四逆散适用人群的特征有:'棱角脸'、'紧张腹'、'冰棍手''腿抽筋',总之四逆散适用证十分广泛,关键在于把握病机用之!
王洪江图片
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从医20余年,2021年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进修一年,师从全国名中医、著名消化病专家田德禄教授,首都国医名师、著名经方家冯世纶教授。
擅长治疗:慢性胃炎(浅表性、萎缩性及癌前病变),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腹泻、便秘 ,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等消化系统疾病,对脑血管病、妇科月经病、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及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调治也有较丰富的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